广西180家A级景区门票五折优惠 激发桂津两地新春文旅消费市场******
中新网天津1月11日电 (王在御)11日上午,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广西旅游协会承办的“山水暖你壮乡等你”——2023开年游广西跨省旅游企业产品对接会在天津成功举办,广西、天津两地130余家旅行社企业代表共同参加了对接会。
据了解,此次活动以“山水暖你壮乡等你,开年游广西”为主题,通过宣传片介绍、文化旅游大使推介、少数民族文化展演等形式,重点推出“享冬乐·寿乡康养之旅”“寻冬趣·中越边关探秘之旅”“恋冬阳·浪漫北部湾之旅”“赏冬韵·桂林山水恋歌之旅”“燃冬情·非遗民俗之旅”等5条冬游广西主题线路。
图为广西侗族同胞演奏芦笙。 王在御 摄对接会上,广西旅发中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北海环球国际旅行社、广西华夏国际旅行社、广西旅发旅行社集团等旅行社分别向天津旅游同业者推介了广西各地专线旅游产品,邀请天津游客到广西感受神秘寿乡风情,探秘中越边陲美景,畅游醉美桂林山水,体验精彩民俗活动等,感受丰富多彩的广西冬季旅游体验。其中桂西南大德天旅游营销联盟、桂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天津市旅行社同行推出2023年专列/包列/包机奖励政策、桂林小包团特色旅游优惠政策。
据悉,“冬游广西”是广西发挥冬季旅游气候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倾力打造的冬季文化旅游品牌。为进一步激发广西冬季文化旅游消费潜力,深入推动“秀甲天下壮美广西”文旅品牌打造,今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依托各大平台发放旅游消费券,联动区内180多家A级景区从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8日推出对全国游客五折以下门票优惠、旅行社纾困奖补、旅游景区“冬游广西”宣传营销奖补等系列优惠举措,部分景区还推出了首道门票免费等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全力激活岁末年初文化旅游消费市场。(完)
体育地标“成”之不易****** 从北京东二环东四十条桥环岛往东,沿着工体北路车行不久就能看到一座椭圆形的体育场,这就是曾在无数国人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北京工人体育场(以下简称工体)。经过两年多的改造复建,工人体育场足球场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北京首座专业足球场于近日新装亮相。 《工人日报》记者从北京市重大项目办获悉,工体改复建项目将继续进行周边环境整治提升和商业配套施工,预计将在今年3月底全部竣工。届时,一直以来被视为首都最重要体育地标之一的工体将闪亮回归。 “新工体”呼之欲出 作为每个城市或地区最具辨识度的标志性建筑或区域,地标总是能够充分体现该城市(地区)的发展底蕴、社会风貌及建设成就。而在众多地标中,以体育场馆为主体的体育地标,在体育迷乃至普通民众心目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 以修建于1959年的工体为例,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之一,这里曾举办过第一到第四届全运会、1990年亚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和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等众多国内外大赛,承载着新中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无数美好记忆。 “工体在我心目中不仅是一座体育场,更是我和国安、和北京足球的美好记忆,甚至代表着我的青春……”已在工体看了十几年球的北京球迷黄超告诉记者。如今看到修葺一新的工体即将“归来”,黄超和朋友们已经开始期待新赛季能够重回这里,为心爱的国安加油助威。 正因为蕴含着这种独特而深厚的情感,使得像工体这样的体育地标的改复建并非易事。 “工体改复建工程启动以来,‘新工体’如何保留国人记忆和城市情怀,延续带给公众的感动和美好,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北京工体改造复建项目总设计师杜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为此,“新工体”设计理念确定为“传统外观、现代场馆”——“传统外观”体现在保持工体原有椭圆形造型、外立面形式和比例、特色元素“三不变”,同时保护并恢复工体建成初期的雕塑、建筑装饰构件等重要元素;“现代场馆”则完全按照国际足联关于专业足球场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增添了很多现代科技设施。 记忆深处的美好 不止工体,不止北京,对于体育地标的美好记忆和深厚情感,在国内其他城市也不例外。 曾在上世纪60年代成为广东工人足球队运动员,后来又担任过广东省体育局局长的董良田,曾在接受采访时动情说道:“广东和广州的现代体育发展历史,与广州这座城市密不可分。”他坦言,体育在广州的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功能。 例如始建于1906年的东较场(现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标志着现代体育开始在广东乃至全国萌芽。上世纪80年代天河体育场的修建和第六届全运会的举办,则极大推动了广东体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推动天河区成为如今羊城最繁华的中心区域。 除了北京和广州,上海的虹口体育场、天津的民园体育场、重庆的大田湾体育场、武汉的新华路体育场等,也是各自城市体育发展历史中不可磨灭的拼图。 将目光投向国外,同样不乏极具历史底蕴,曾留下很多经典瞬间的体育地标。 始建于1923年,在2000年得以重建的英国温布利球场,被视为英格兰足球的标志,曾在1966年世界杯见证了英格兰队夺冠的辉煌;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马拉卡纳体育场建于1948年,曾以20万观众的容量被誉为世界第一足球场,巴西队三度夺得世界杯后得以永久保留的雷米特杯就存放在这里;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诺坎普体育场是全欧洲最大的体育场,见证了马拉多纳、罗纳尔多、小罗、梅西等无数球星的高光时刻;当然还有马德里的伯纳乌体育场,意大利米兰的圣西罗球场,法国巴黎的王子公园体育场…… 可持续仍是课题 虽然拥有辉煌历史和众多拥趸,但体育地标尤其是传统体育地标的可持续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即便是马拉卡纳体育场这样的世界知名体育地标,在连续承办了2014年巴西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也一度陷入设施陈旧、场馆运营困难的尴尬。 “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布置能否与其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是考验一个地区体育发展能否融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首都体育学院校长,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可持续性咨询和建设委员会委员钟秉枢在接受采访时认为。 在钟秉枢看来,围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场馆不断建设和完善的同时,周边还要建设很多可供举行小型体育赛事活动的辅助配套场馆或设施,从而形成大小场馆设施的有机结合。“体育设施的综合利用既要吸引品牌赛事活动,还要将其变成一个训练基地、体育运动打卡地和体旅休闲度假胜地,才有可能吸引更多人群形成可持续发展。” 在复合经营可持续发展方面,很多体育地标近年来都在做着积极尝试,例如向以体育场馆为核心的体育消费综合体转变。 为此,工体在改复建过程中也确定了以体育场馆为核心,打造综合性消费载体的总体思路。据悉,“新工体”将搭配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城市体育公园和3万平方米的湖区,打造开放型城市体育公园,形成集赛事、体育公园、购物、公共交通系统于一体的文化体育消费流线,助力培育体育消费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